某次市政考察,彼時尚在苗博雅議員辦公室工作的黃信瑋導演首次造訪六張犁公墓。低矮的石碑散列在雜草叢生的土丘,這裡有兩百餘座墓塚屬於戒嚴時代的受難者。被眼前所見震撼的黃信瑋開始思考,如果這些被埋葬於此的受難者能活到今日,台灣是否會生長成不同的模樣
《不詳的一方》於是誕生。這部以白色恐怖受難者為題的動畫短片,以魔幻寫實的的手法,構築被殺害的台籍精英們存活下來的另一條世界線。
《不詳的一方》劇照
黃榮燦〈恐怖的檢查〉(圖片來源: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收存系統)
跳出舒適圈溝通
動畫結尾數座刻著「不詳」紅字的無名墓碑,無疑是這部作品最震撼人心的畫面,這也是激發黃信瑋創作的初衷。片名的「一方」,不僅是困住靈魂的方形墓碑,更代表著無數被迫永遠停格、抹去姓名的個體。在進行田野調查時,黃信瑋曾思量是否要揉合多位受難者的故事,最終他選擇聚焦於《恐怖的檢查》版畫的創作者黃榮燦作為角色原型。除了其版畫作品是二二八事件最知名的視覺符號之外,黃榮燦敢於透過公眾管道傳達理念、展現批判性思考的特質,更是讓黃信瑋感受到跨越時代的共鳴。他也分享,自己目前也有嘗試透過經營 YouTube 頻道來向更廣泛的觀眾傳達理念,「我認為找到對的語言,和舒適圈外的人溝通是最重要的事」。
《不詳的一方》片尾墓碑群的畫面(上圖),即是黃信瑋在六張犁公墓考察時看見的實景(下圖)。
為了增添情感連結,不諳台語的黃信瑋在製作完成後決定加入台語配音。雖然一開始曾因黃榮燦並非台語使用者而有所猶豫,但為了加強作品的在地語感,黃信瑋最終請來台語歌手朱約信(朱頭皮)協助配音與潤飾對白,讓角色的語言更貼近觀眾的生活經驗。
黃信瑋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與投入,在他的創作歷程中更是展露無遺。大學時期,他便以動畫短片《反芻之城》開啟創作之路,透過人類被動物支配的設定,探討兩者之間的權力關係。當時的他偏好更為直接衝擊的諷刺敘事風格,如今在《不詳的一方》,黃信瑋選擇放慢語速,「不是不敢直白地批判對錯,而是希望能將更多思考和感受的空間留給觀眾」。
黃信瑋就讀北藝大動畫系時便開始了創作之路。
以創作提升議題能見度
藝術無法改變過去的不公,但能成為爭取真相的幫手。黃信瑋表示期待能藉由《不詳的一方》開啟觀眾討論議題的空間,他也正在籌備將《不詳的一方》延伸為動畫影集。影集故事將由一位有著陰陽眼的禮儀社員工穿針引線,描繪他在六張犁公墓遇見政治犯幽靈後,協助亡者們圓夢的旅程。這其中,有國防醫學院的學生,因組讀書會遭捕,死後遺體被送回母校作為解剖教材;也有兩兄弟參與地下活動,倖存的弟弟耗盡年歲尋找哥哥遺體下落。
「為什麼你要說這個故事,為什麼由你來說?」這是黃信瑋在提案時常被問及的問題。對此,他坦率地說道,「在同儕之間,我或許不是最會畫畫的人,但我是最擅長說故事的人」,無論是動保議題還是轉型正義,黃信瑋始終希望透過作品引發大眾的關注與思考。而以自己最擅長的創作形式提升議題能見度,正是他持續提筆創作的動力與決心。
採訪、撰文/宋映萱
劇照、照片提供/黃信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