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(TIDF)已於5月6日(五)開展,今年已邁入第 13 屆的TIDF,在為期 10 天的影展期間,將放映高達 188 部來自國內外的紀錄片作品,其中還包括入圍本屆國際競賽、台灣競賽及亞洲視野競賽的作品,內容多元豐富,直探何謂紀錄片的真實。
Giloo編輯室為您介紹本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(TIDF)三部必看紀錄片,也特別精選本站收入三名導演的前作,或許能互相作為參照。
《憂鬱之島》劇照。圖片來源:《憂鬱之島》官方粉絲專頁
1. 《憂鬱之島》,陳梓桓,2022
「後反送中」時代的重要作品。導演安排反送中及傘運抗爭者「重演」抗爭前輩們(包括六七暴動左派人士、文革流亡者、六四參與者)當年的處境,重演完後讓兩者對話,探問及理解每個世代對「香港人」此一身分認同的同質性與差異性。跟《理大圍城》《佔領立法會》《時代革命》等直接呈現最衝突現場畫面的紀錄片不同,本片是香港人經歷革命激情後,絕望之中仍不懈反思過去,重新回望自身及歷史之作。
2. 《野番茄》,廖克發,2021
高雄曾於二二八事件遭受猛烈軍事鎮壓、死傷慘重,如今回訪軍事遺址與受難遺族,是否還能拼湊並還原歷史真相?本片是馬來西亞籍導演廖克發第一次以台灣歷史為題材的紀錄片,帶著攝影機尋訪曾到南洋打仗的台籍日本兵、雄中自衛隊成員及受難者遺族,聽他們訴說著參與過或不曾參與過的歷史劫難,如何銘刻在自身的生命軌跡。事件遠去,但記憶猶新,宛如墳墓旁的野生番茄,染紅的血淚青春不曾褪色。
3. 《北將七》,黃信堯,2022
黃信堯從定居 15 年的「鹽分地帶」出發,將其拍攝台南靠海鄉鎮長達 12 年的影像紀錄,集結成這部三小時的長篇鉅作。片名直接取自台南北門、將軍、七股三個鄉名合稱,導演平實紀錄了當地地景及生活風貌。當時間拉得夠長,並將影像放置到歷史洪流之中仔細觀望,就會看見歲月如何改變鄉鎮的地貌與風景。本片足以作為台南沿海編年史的腳註,對導演來說,更是一封情感涓流的家書。
《不即不離》劇照。圖片來源:Giloo紀實影音
Giloo 精選三部導演前作
4. 《亂世備忘》,陳梓桓,2016
2014 年 9 月 26 日,香港。數萬人站坐臥睡在街道,意欲爭取民主普選。三天後,警方以催淚彈鎮壓,最終演變成長達 81 天的佔領。《亂世備忘》由二十段長短不一的「備忘」做結構,以節慶煙火開場,以誠摯且信念堅定的信作結。在這場曾佔據全球新聞版面的運動,參與其中的每個個體,究竟經歷過如何的情緒起伏?如何從每個「我」成為「我們」?
5. 《不即不離》,廖克發,2016
來自馬來西亞的導演,為了探尋生命中缺席的祖父,拼湊原生家庭的完整面貌,卻發現個人家族歷史的背後,隱藏一整個世代不願面對的過去,及一群曾經付出熱血、卻消失於世間的人。殖民、抗日、共產黨組成的歷史,與馬來西亞多族群的認同問題,在故事重建中逐一浮現;而導演旁白貫穿全片,也彷彿像是在提出對自身與民族的疑問。
「島有跟我講的時候我才會拍,等衪跟我說可以開機才會開機」與那國,日本最西端的小島,緊鄰台灣,僅千餘人口於島上居住。春雷乍響如若新生,牛馬閒步,碧海藍天間,一切彷彿自有規律。爾後,人造物留下人類生活的痕跡,因慾望開發的建造隨處可見。可曾有人過問島之主人「祂」的意見?無敘事、無旁白、無音樂、無對話、無人物。黃信堯忠實呈現孤島上最純粹自然的影像語言,如詩般的畫面中彷彿能尋得一切存在意義。
《雲之国》劇照。圖片來源:Giloo紀實影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