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在化學工廠裡的童話——《豬》

Giloo Fest 2023 特別舉辦五十大華語國際短片影展,邀集三大國際影展常客的華語導演的短片精選,讓觀眾一飽眼福,藉由此次難得的影展機會,回溯且感受每一位導演的創作歷程。Giloo 紀實影音也特別邀請影評人搶先觀影,推薦令他們深刻的作品。本文由影評人馬欣撰寫,2013 年台北市電影委員會與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共同推動《台北工廠I》合作計畫中,由導演陳芯宜與韓國導演尹載皓合作的短片《》的影評。

短片因時長較沒有國片一般對悲傷耽溺的問題,因此《豬》的底層悲歌很收斂很暗湧,反而能顯出一些回甘底蘊。

此片的視角放得剛好,是生命的迴圈、是無喜無悲的求生,頗有著中國作家余華蕭紅作品中生生死死是來不及掉淚的真實。《豬》起先以黃大旺對自家帶宰豬隻講著:「下一輩子投胎做人。」但之後的一幕就是女主角阿毛在野台秀唱著〈夜來香〉,徐娘半老的她獲得的掌聲寥落,她打扮得像芭比娃娃,人生卻是非常粗糙的荒蕪。電影以鋼管秀的五光十色來搭襯出外界的空蕩,相對於豬一生埋頭,人的一生是否真能抬頭見光呢?

《豬》很重視角色的肢體語言,包括黃大旺的營生背影、回收垃圾與打零工的拼裝車、老母親生病的佝僂、小街巷擁擠的無路可去,導演以各種城鎮邊緣的熟悉物景,打造出被遺忘的異地之景,這些小人物如此熟悉的被遺忘著、被視而不見著。從豬隻到牠的主人對照著開場「做人就比較好」的那句話,頗有點卡夫卡《變形記》中的荒誕存在。

且串連整部片的是一個神話,一個國王為救自己的飢餓子民,甚至化身為魚來餵養人民,歌手黃大旺將主角演得入木三分,他相信這故事一般說訴說著關於慈悲的故事。但他們身處的底層沒有慈悲,阿毛這過氣的鋼管女郎沒有未來也沒存款,大旺家碰到乾旱更加緊縮,他們去哪裡都像身帶異境,跟這世界格格不入,邊緣到從沒有感到邊緣。

這部電影以幾分魔幻寫實感,講著餵飽眾人的豬與人都像是肉身菩薩似的,三分渡人七分渡己般沒有盡頭,那片惡土仍做著慈悲國王的夢,渾渾噩噩三分醒。

此片的確拍出了「台北工廠」的拼裝美學,各種衝突的顏色與招牌,不西化與不東方的混搭,仍做著代工的原始殘夢,始終未能成為一線城市的不上不下,這綜合著各種殘夢的地方,被陳芯宜、尹載皓拍出了大人童話感。

鋼管舞小姐阿毛一幕勾引大旺的戲,也拍出了感官味,女方一句「你身上有豬屎味」,搭配著她一身行頭的塑膠感,兩者都成為這都市合成物之一,存在與不存在之間那麼模糊,配上垃圾的街弄,如今的人們都像符號一樣標明自己,或是變成不可回收的氣味,這樣以感官訴求著人的價值的作品,是滿有意思的切入。

然而儘管是僅剩下生存的存在,主角大旺仍然以那個神話來作為精神上的國度,幾分天真是剩下的本錢,因為也養不起希望,於是那頭好不容易養得比主人肥的豬像是國王一般,最後成為這故事慈悲的可能。

窮得只剩下夢土,最後的結局也是如此,以一種偽造甜蜜的童話,來完成他們某一天終於等到雨的確幸。這故事並沒有流於慘澹悲劇,那裏面有強大的慈悲但都來自於天地與豬隻,而非活在化學工廠裡的人。

Giloo Fest 2023 國際華語短片影展|https://wabay.tw/projects/giloo-fest-2023

撰稿/馬欣;照片提供/陳芯宜

▏馬欣
長期觀察文化現象,興趣是嗜讀人性,曾任金曲、金鐘、金馬獎評審。專欄散見於《聯合報》、《博客來OKAPI》等。著有《反派的力量》、《當代寂寞考》、《長夜之光》、《階級病院》、《邊緣人手記》、《看似很美,其實是壞掉的》等。

希望打造專屬紀實影像的社群平台。相信紀實影像與說故事的力量,也相信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故事將會改變觀眾,而有了你們的觀看,世界也必將因此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