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.09.09

林盟山

該相信愛還是攝影?談《荒木經惟:愛的寫真術》

《荒木經惟:愛的寫真術》這部片呈現的是一個紐約導演鏡頭前的攝影家荒木經惟。這位長時間在大眾眼前荒誕不羈的情色攝影家,究竟會以什麼樣的面貌去面對別人的鏡頭?

一般來說,攝影師很難被拍,更何況是拍這種題材的攝影師,不知道這部 2005 年的片子到底有沒有在台灣放映過?當年聽說有人拍了部荒木的紀錄片,因此非常好奇他到底拍到了這位充滿爭議、老是用充滿性暗示的影像挑釁體制的攝影家的哪個部份?

一個習慣以照片挑釁大眾尺度跟感官的色老頭,一個習慣掌控鏡頭甚至喜歡把人綁起來的攝影家,在別人的鏡頭前會撞出什麼火花?實在很吸引人。

我當時好不容易看過影片,也確實開啟了到處尋找以攝影師為主角的紀錄片的興趣,不過似乎都沒有這部片中的荒木經惟「演」起來的那麼直白有趣。會用「演」來形容這部片,是因為它完全被鏡頭前的被攝者所掌握,以至於這部片相對在深度上的表現有些可惜,但比起其他一些攝影師的紀錄片,還是多了很多可看性。

據我所知,這片在中國經盜版碟流通後,確實造成不小影響,也產生了不少荒木影像風格的追隨者。畢竟這樣的主題加上滿滿的情慾寫真,除了影展外,在台灣也很難看到;電視要能播出的話,估計也要滿滿的馬賽克才可能過關。所以雖然千禧年左右開始,台灣、香港已經有大型的展覽,慢慢地燒起「荒木熱」的時候,這部片在台灣的流通還是比較低的。

還記得那時好不容易弄到 DVD 跟幾位攝影師的朋友一起看,當真被影片中名為荒木的攝影生物嚇到。比如影片中荒木在攝影現場跟模特兒的分寸和距離問題,實在讓我們覺得不解:為什麼他可以如此自在且輕易地在沒有任何距離下碰觸被拍者?這對很多攝影師及我,也包含日本攝影師的眼裡都覺得不可思議,而片中被拍的女性似乎在現場氣氛下,也沒表現出認識不遠或被冒犯的神情。

當然影片當時的背景是還沒有荒木的繆思女神事件,但是在經歷了前繆思女神的指控,場外水原希子還補了一腳,加上 me too 事件風潮下,不少國際上赫赫有名的情色攝影大師,都在大眾跟廣告商眼中消聲匿跡,為什麼唯獨荒木經惟還是可以維持高人氣與高產量?看在我們這些外國人眼中可能覺得不可思議,到底是日本不能沒有荒木經惟?還是事情內幕不是表面上看來的那樣?這我們不得而知。

然而,荒木老先生看起來倒是可以逆來順受,把每一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變成創作,轉化為攝影作品變成攝影集。80 幾歲的他,到目前為止出版過近 500 本攝影集,早已超過「著作等身」的形容了。照現在的速度,這個紀錄肯定無人能及,當然同一世代的森山大道也用驚人的速度急起直追。

透過《荒木經惟:愛的寫真術》這部 2000 年左右的紀錄片,多少可以窺見多數人眼中的色老頭,如何一步一步把自己的生命交給攝影?這到底要對攝影有多強的執著跟熱情才可能做到? 

這部紀錄片難能可貴的地方是訪到他的幾位好友之外,北野武跟森山都很準確地講出他們眼中的荒木。幾位模特兒跟女攝影師則談了他們對荒木的拍攝,以及跟他們對荒木的看法。

2000 年前後這段時間,也正好見證了經歷妻子過世十多年後,荒木漸漸受到國際上的肯定,一舉擺脫以往以超三流自居的角色,逐步邁向攝影人生的高峰。看著荒木展示從電通開始的攝影集到與陽子相遇結婚,與陽子的相遇奠定了他在人文方面與女性觀眾心中的形象地位,比如碧玉就是看到洋子的照片主動找上荒木經惟。

另一條平行主題,是荒木從 70 年代就開始的關於性風俗的拍攝,這個時期的照片除了挑戰尺度,荒木本身根本也參與其中。他除了挑戰露毛與不露毛的界線,也因為挑戰這些尺度而被捕,最後在媒體跟藝文界的聲援下順利脫身。

也許下町出身的成長背景,讓「性與死」成為荒木創作的根源。只是他是用攝影的方式延續浮世繪那些性風俗的傳統,畢竟風俗業在日本有非常大的市場、也有悠久的傳統,拍攝人妻與風俗娘(這可能也是荒木可以安然躲過很多指控的原因?)的照片,有個說法是他替想做但不敢做的男性拍攝了這些照片。這在很多地方都造成了模仿風潮,而種種風潮造就了荒木這段時期的高峰。

一部片子的成就有可能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機緣巧合下,名作就在這樣自然地產生了。《荒木經惟:愛的寫真術》即使現在看來一點也都不過時,不只可以對照現在的荒木,也有點不解當時他為什麼願意被跟拍?一個紐約導演又為什麼可以有這樣的把握,飛到東京去紀錄一個很多記者難以對付的「寫神」荒木?

拍很色情的花跟女體之外,讀過他的書就可以知道荒木對攝影跟攝影史有很深的了解、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。之前常在媒體上看到有記者訪問荒木,結果荒木覺得記者沒做好功課,問了太多蠢問題而碰一鼻子灰的,也時有所聞。

荒木除了喜好分明,也是個非常有鏡頭意識的明星,全然知道該怎麼配合鏡頭演出,進而掌握影片的節奏。這部片裡,荒木向我們展現了化身為「寫鬼」的這一面,持續的拍攝現場、持續的編輯出版,也為日本作為攝影集大國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。可以說,少了荒木經惟的日本攝影集市場甚至二手書市場,都不會這麼精彩。

片中除了紀錄了精力旺盛、生龍活虎的荒木,幾個不同時期的好友也精準地說出對他的看法。就像北野武說的,他沒有辦法像荒木這麼樂在工作,也如他說的荒木其實是個靦腆的人,所以他多在相機後面。但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生動活潑、甚至可以說害怕冷場的荒木,幾乎可以確定這是「日常演出」。

因為時時處於配合大家演出,加上荒木非常機靈也非常聰明,仗著自己對攝影的理解,也幾乎是名言製造機,能在日常工作或閒聊當中說出非常多的名言。多數人不希望自己被人貼標籤,但荒木卻是一個不斷替自己貼標的人,「寫神」、「阿寫羅」、「視姦」,似乎每一個說法、每一個標籤,都能讓他的攝影人生更往上提升。

影片在大排長龍的美術館個展結尾,蔓延了幾層樓梯等待入場的年輕男女,荒木的魅力是什麼?也許每個人看都不同吧!

《荒木經惟:愛的寫真術》記錄了陽子死後十年荒木的蛻變過程。看越多荒木經惟的東西,就越覺得是陽子造就了荒木的攝影地位,讓荒木的照片在情色之外添加更多關於生命的意涵。而他也也接受了這樣的安排,進而展現出無比強大的創作慾望,讓自己的人生變成攝影。

十多年後重看這部片,雖然還是遺憾沒能看到荒木更深層或是一個人時的那一面,儘管深度一般,片子也幾乎在荒木熱切的主導下,雖不全面,仍可以讀到滿滿的訊息,至少學習到一個攝影師主導拍攝現場的方式。

色老頭也好、紳士也好、溫柔也好,面對一位隨時充滿創作能量,時時刻刻都準備拍照、也確實把它拍下來,同時也飽受爭議的攝影家,當一切以愛為名時,那我們該相信愛還是相信攝影?

日本因為這幾個傳奇——成為相機的中平卓馬、把自己變成流浪狗的森山大道、和把人生變成攝影的荒木經惟——就讓日本的攝影地位變得如此特意與不同。就像麿赤兒說的,荒木將自己幻化成怪物去捕捉某些意義,荒木可能真的做到了。

荒木真的不好當,或者該說,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荒木。

 

 

從暗房助理、旅遊攝影、月刊攝影、電影劇照師、紀錄片導演、紀錄片攝影、出過攝影集出過書、辦過幾次個展,持續無正職的自由攝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