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iloo Readings

Readings by
Giloo紀實影音

到底是什麼讓我們繼續生活?——耿軍的電影世界:幽暗之中,仍有微光

「當我寫劇本時,覺得太容易的東西,往往沒什麼價值。」 耿軍,出生於東北,擅長在黑色幽默與現實批判之間遊走,關注個體的生存狀態,也敏銳洞察人性的幽暗面。他的電影,如《輕鬆+愉快》、《錘子鐮刀都休息》、《漂亮朋友》、《東北虎》,無論荒誕寫實或深沉悲愴,都展現獨特的敘事風格與美學語言,挖掘愛與控制、生存與崩潰的模糊邊界,捕捉現代人的荒誕與孤獨。

未經壓縮的真實是什麼顏色?|《顏色擷取樣本.mov》導演陳卓斯、王紀堯專訪

顏色的定義為何?把這問題丟給 ChatGPT,它給出了這樣的回答:「物體表面因吸收或反射光線中的不同波長,而在人眼中產生的視覺效果」。但對於台灣人而言,顏色絕不僅是種感官體驗,它常被定義為強烈的政治符號,是價值觀的展現,甚或接近信仰的認同。

波士頓台灣影展:以影像串聯台灣與世界

波士頓台灣影展(Taiwan Film Festival of Boston, TFFB)自2019年創立以來,逐步成為台灣文化在波士頓的重要窗口。透過精選的台灣電影,影展不僅吸引本地觀眾,更致力於向國際傳遞台灣的故事,開啟文化對話的全新篇章。更期望在未來台灣需要國際支持時,這些認識能轉化為具體行動。

文策院攜手 mk2 X Giloo 策展 巴黎台灣電影週首度線上放映

第三屆「Bonjour la France, ici Taïwan」順利落幕!本次盛會由 mk2、台灣文策院主辦,並由 Giloo 協力策展,從台灣近五年各類型電影初選後,再依照法國市場潛力精選,最終片單涵括包含《老狐狸》、《金門》、《魍神之夜》等優質影像作品,展現了台灣獨特的創作能量,搭起台法文化交流的橋樑。現場放映更邀請到兩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劉奕兒親臨出席《老狐狸》映後座談,《青春並不溫柔》導演蘇奕瑄也現身與觀眾分享創作心得。另外,今年更是首度攜手 Giloo 合作線上放映(點擊觀看完整片單),不僅巴黎觀眾可親臨現場欣賞台灣作品,全球影迷都能在線上共赴這場文化盛宴!

導演楊曜愷專訪|從今以後,並不總是美好結局

曾以《叔·叔》獲得金馬獎五項提名的香港導演楊曜愷,今年攜新作《從今以後》首次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。Giloo 邀請到難得來台的楊曜愷導演,帶領觀眾深入探討愛情、家庭與社會制度的衝突,並思考「家」與「家人」的含義。

Giloo 選片 X 2024台灣國際女性影展|這(不)是巴勒斯坦的__

2024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正式開跑。Giloo精選三部「這(不)是巴勒斯坦的__」單元作品,透過巴勒斯坦女性影人的視角,體驗半世紀來以巴衝突下平民的日常抵禦、夢境、奇想與憂傷。暴力絕不是通往和平的捷徑,跟隨鏡頭橫跨三個時代,回望從前與當下,人們為了自由堅毅不變的奮鬥身影。

畫格裡孕育的必然性:盛浩偉閱讀「影格之秋」小感

Giloo 紀實影音與 CCC 追漫台聯合推出「影格之秋」新感覺短篇漫畫企劃,以 4 部短篇漫畫 X 4 部致敬電影 X 4 份靈感片單,致敬電影的新感覺漫畫,開啟畫格與影格的對話。

奇觀,迷影,小電影主義:漫談2023年台北雙年展影像作品《123部奇觀預告片》

葉致甫(C. Spencer Yeh)的《123部奇觀預告片》,是以 Spectacle Theatre(奇觀影院)這個紐約布魯克林的小電影院(micro cinema),作為概念核心,將這個由數十名義工無償營運的電影院,當成一個藝術創作行動而成的作品。小電影院作為一個小世界,或許是他符合本屆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們想法的原因。

青春(春)導演王兵專訪:把生命放進電影,成為共存

第六十屆金馬獎圓滿落幕,本屆最佳紀錄片入圍者囊括諸多大師級導演,競爭分外激烈,最終由中國獨立電影導演王兵的《青春(春)》拿下大獎!Giloo 邀請到王兵導演從巴黎與我們跨海連線,聊聊拍攝青春三部曲、《黑衣人》等片的創作歷程,以及他眼中的電影和人生美學。

焦點人物|回聲樂團 ECHO:不需要每首歌都是經典

2015年暫別樂壇的回聲樂團 ECHO,在今年帶著全新單曲〈Amazon〉回歸現場。八年來,四位團員在不同賽道奔跑,再次回到練團室,他們仍有年少時對於搖滾唱不盡的炙熱情感,但的確也有一些心境悄然改變了。Giloo邀請到主唱柏蒼、鼓手春佑、貝斯手小邱(邱個)、吉他手尹均,與我們分享他們喜愛的電影,回顧這些年來的心路歷程,一窺音樂以外的回聲樂團。
返回所有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