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.06.17

王信權

我如何成為細野晴臣的粉絲?——《搖滾匠師:細野晴臣》

不賣關子,對於如何成為細野晴臣粉絲這題,我還是先公布答案:就是看了《搖滾師匠:細野晴臣》被圈粉。

常被樂迷尊稱為「教授」的坂本龍一,曾在口述自傳裡《音樂使人自由》提到對於細野晴臣的最初想像:「我至今仍深受其影響的音樂,像是德布西、拉威爾、史特拉汶斯基等人的音樂,這個人一定全都清楚,而且應該也在從事這類音樂的創作。」

但實際碰面後卻不是如此,坂本龍一發現細野晴臣對於這些作曲家並不熟悉,反而類似山下達郎及矢野顯子,從自學中理解出一套語言,並認為:「德布西的《弦樂四重奏》是很棒的音樂,但也不能說,就是因為它的極致不凡,所以顯得細野晴臣的音樂無法相提並論。」

不過,在台灣受到大眾傳播的影響,許多樂迷對於坂本龍一的作品如數家珍,但對於他這位Yellow Magic Orchestra時期的老戰友卻相對陌生。如此狀態,我也維持好多年。從這部96分鐘的紀錄片才理解,細野晴臣如何從搖滾青年到有意識地挪用外來文化,自我東方主義式創造出經典,甚至成功打入歐美市場。

回顧自己這些歷久不衰的作品,已經滿頭華髮的細野晴臣在片中受訪時透露了創作心境:

如果只是沿襲他人做過的事,做一些自己都覺得膩的東西,到現在肯定是不能聽了。總之耗費心力創作出來的東西,現在拿出來聽還是一樣有趣。這包括了創意,也包括手段,還充滿了各種反覆試驗。

 

聽搖滾樂長大的日本青年

《搖滾師匠:細野晴臣》的開場是抽著菸斗的麥克阿瑟將軍走下軍機,意味著同盟國在戰後的軍事佔領。此後,美國對於被轟炸成焦土的日本,從政治、經濟到文化層面,皆帶來全面性的衝擊。在如此百廢待興下長大的細野晴臣,至少不用受徵召上前線,睡覺都會想著「出生在戰後真是太好了」,聆聽大量西方流行樂,並形容這些音樂造就了現在的他。

16歲那年,細野晴臣彈著吉他翻唱像是Peter, Paul and Mary與The Kingston Trio的民謠組合,更受到Bob Dylan的影響很深。大學時期,細野晴臣蓄著八字鬍,打扮得像是熱愛搖滾樂的西方青年,先後加入過藍調、迷幻搖滾樂團Apryl Fool,以及傳奇的Happy End,後者用日語搭配美國西岸搖滾聲響打造出《風街浪漫》,開始在日本樂界受到注意。

接著,細野晴臣搬至琦玉狹山的美國村,接手美軍留下的傢俱,愜意地過著美式生活,並在那錄製首張個人專輯《HOSONO HOUSE》。其中夾著自嘲意味的〈居無定所失業低收入〉,先是借用美國鄉村歌手Johnny Horton的歌詞寫下demo再重新填上日文歌詞。他過去常常用這樣的方式創作,並說:「用這種方式寫出來的歌通常很有美國味。」

 

走向自我東方主義

然而,細野晴臣有次聽到沖繩民謠歌手喜納昌吉的〈大叔你好〉,內心的創作慾油然而生。他形容對於異文化在匯集之地孕育出的奇妙產物,又產生了更強的好奇心,「而所謂的熱帶主義也有類似的東西,於是我想,這應該可以做成一張個人專輯,就一口氣做出來了,這就是《熱帶丹迪》。」

《熱帶丹迪》於1975年發行,也是所謂「熱帶音樂三部曲」的首部曲。當時細野晴臣受到Martin Denny的啟發化身成為「哈利細野」,風格從美式搖滾樂轉向「熱帶音樂」,融合了太平洋、加勒比海及印度洋的音樂元素。

但Martin Denny又是何許人呢?這位美國出生的作曲家,被譽為「異國風情之父」(Father of Exotica),他在195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之間,大量發行融合了各地民族風格的唱片,封面經常是一位異國風味的美女,夾雜蟲鳴鳥叫,充滿著所謂香格里拉式的「遠東」想像,十分受到白人為主的樂迷歡迎。

作為日本人的細野晴臣,其處的位置即是Martin Denny音樂裡的遠東。他重新處理被西方所發明的東方想像,注入更多異國文化元素進去,例如以藤子不二雄的單篇漫畫為靈感的〈北京 Duck〉,背景是橫濱中國城,音樂融入了巴西的Baião。因此日本音樂學者細川周平形容「熱帶音樂三部曲」是「用日式方式對北美式異國情調的異國情調化」[1]

後來,細野晴臣邀坂本龍一及高橋幸宏組成Yellow Magic Orchestra,這支Synth-pop先鋒樂團的出道單曲電氣化了Martin Denny的〈Firecracker〉,成功地打入歐美排行榜,但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。

 

拚命做出「屬於當下時代的作品」

回過頭看當時的台灣,同樣在戰後吸收各種美式文化,或許礙於政經的影響,即便出現一些能稱為搖滾樂團或是搖滾歌曲,但搖滾樂仍像初次來自異地的新文化,多半還在處理技術與精神的門檻,例如卡在「這夠不夠搖滾樂」「是不是搖滾樂」的辯論,而沒能冒出像細野晴臣這種人物,不只作品能有美國風味,更能夠進一步的反思或擬仿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細野晴臣還替松田聖子、中森明菜這些歌手創造過暢銷歌,以及多部電影配樂,並以《小偷家族》拿下日本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配樂。

真的很有趣,拚命地做出那的時代能做的,而成果就確實地留在那裡,現在聽還是覺得很有意思,很新鮮。

在當時拚命做出「屬於當下時代的作品」,如今回歸初心,就像曾經影響他的Bob Dylan,同樣在世界各地巡迴,並用傳統的方式改編舊作與經典曲目。

《搖滾師匠:細野晴臣》有現場巡迴的花絮,有如夢境般的轉場,可以明白導演佐渡岳利儘量透過平行的視野,降低將主角細野晴臣給「英雄化」的可能性,但是他的歌曲只要搭配歷史影像出現在紀錄片中,鋒芒依舊難以掩蓋。

這更能證明好音樂就是好音樂,不必透過任何言語吹捧吧。

 

六月主題影展《別再問我什麼是搖滾》|片單連結

 

 

註1:細川周平,〈醬油音樂:細野晴臣與日式自我東方主義〉,何東洪譯。



音樂文字工作者,從唱片行店員到音樂編輯,退伍後的工作皆跟音樂有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