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.12.06

楊隸亞

青春是兒戲?那我們就在青春裡爆炸——泰國電影《#BKKY》

泰國電影《#BKKY》探討青春與性別的敘事方法相當新銳,有別於傳統電影拍攝,結合了「紀錄片訪談」、「實驗性敘事」、「劇中劇」等多重聲部,引領觀眾進入女主角 JoJo 的青春故事。

剛上大學的 JoJo,長得清秀貌美,追求者自然不少,然而只有她的閨中密友知道她其實跟一個「T」是伴侶關係。當她們通過學期成績考試,不知情的 JoJo 父親帶著她們去溪邊旅行,享受假期、放鬆心情。可是,JoJo 看起來不開心,常常低頭滑手機,原來她相當在意另一半始終愛來勾勾纏的前女友,甚至為了擊退前女友,不惜私底下偷偷登入伴侶的帳號,贈送情敵一個「unfriend」。

看到這裡,也許觀眾會覺得 JoJo 肯定超愛女友,才會耍狠招、來個陰的。事實上,看似打斷、干擾主敘事的「眾聲訪談」真的好比女主角 JoJo 內心的雜音,「我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的熱情在哪」、「有些人一輩子也找尋不到自己喜愛的人事物吧」、「我確實曾為異性(同性)心動過,但是⋯⋯」、「泰國的年輕人很難違抗父母的命令」、「如果父母叫我讀 A 大學,即使我心中渴望的是 B,我最終還是會妥協」。電影持續讓「眾聲喧嘩」影響主敘事,在這些無奈且青春的聲線之中,終於抵達故事的高潮處。JoJo 那象徵傳統威嚴的父親忽然現身公園接女兒,當場逮到她私底下和另一名男孩的約會,「我不是告訴過你,不能跟男生約會嗎?」、「等到畢業,你才能得到自由戀愛的機會」、「為什麼不跟女生朋友出去?」

JoJo 腦袋有點混亂,她感到有些無法呼吸,她對父親吼:「跟女生出去?難道你希望我一直跟 Tomboy 約會嗎?」在凝結的空氣裡,父親不發一語。當她堅決要跟同性戀人分手後,卻仍然處於茫然雲霧,想要愛情卻不理解什麼是愛情。一起愉快的聊天,算不算是愛?稱讚妳可愛,說喜歡跟妳聊天,算不算是愛?又或者,肯在妳家樓下站崗等候,百般主動死纏爛打,算不算是愛?

JoJo 開始跟 A 男孩約會,卻在某個心情鬱悶的夜晚,與 B 男孩發生性行為,而 A 與 B 的關係,表面上是摯友,實際上卻疑似是一對男同志情侶。「有時候,你知道,這是 having sex,而不是 making love。」紀錄片訪談裡,一個帥氣男孩回應地相當輕鬆直接。或許,英文語法脈絡比中文字彙更能深入淺出體現,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概念

JoJo 得到的是哪一種呢?是「having sex」抑或「making love」?

夜晚的風吹來,男孩與女孩的額前、手臂、都在冒汗。悶熱的國度,微風起不了太大作用,喝冷飲只能解除暫時的暑氣,JoJo 一杯茶都融化掉,從冰涼恢復常溫,前女友、初初約會的男孩,終究都變成無法解渴的飲品。

走在回家的暗路上,她終於意識到自己在青春裡爆炸。

你一言、我一句,是後現代的破碎攻擊。

電影裡幾次的「開麥拉」,是對女主角 JoJo 的宣戰。泰國電影《#BKKY》攝影機的凝視也是本片亮點,從片頭的女孩雙腿之間,沿路游移、切換、重設,發展至片尾女孩的黑眼圈與無助疲累的眼神。這場戀愛冒險,JoJo 究竟有沒有挑戰成功呢?

關於這個問題,泰國電影《#BKKY》沒有直接回答觀眾。我想起以前中學時期,同學們之間流傳的聊天垃圾話:「上了大學,一切都會變得更好」、「上了大學,一切就自由了」、「上了大學,等於擁有全世界啦!」

「我可以加你的 Line 嗎?」 
「可以。」

戀愛的開始如此容易,得到一串數字號碼,就像找到打開愛情大門的鑰匙。

JoJo 或許是你,也或許是你身邊的朋友,有點萌、也有點賭氣、更有點妒忌,從來沒想過要把青春當兒戲,她還在追尋的路上,拿出手機、低頭、寫下一則又一則的「Hashtag 」,從 Facebook 到 Instagram,和大多數的曼谷青年(Bangkok Youth)「#BKKY」一樣,試圖標籤自己。

最後,她是否有方法為自己「Hashtag 」?

世界上,還有什麼永恆不變的嗎?也許是愛情裡的疑惑與嘆息吧!我想起電影中兩個女主角坐在溪邊,清澈晶淨的潺潺流水從她們白皙的雙腳流過。那些水流何其專注、悄然無聲、毫不分心,彷彿就是陪伴曼谷男男女女的青春故事,最好也最純粹的證明。

1984 年生,台北人。成功大學現代文學碩士畢,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,《聯合報》文學獎散文評審獎及懷恩文學獎、桃城文學獎等其他獎項。作品散見各報副刊、《印刻文學生活誌》、鏡傳媒等。2017 出版散文集《女子漢》,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類創作補助,作品多次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