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.04.25

毛奇

獻給美德,如果我們都有——評《獻給米其林的生命貴客》(For Grace)

獻給米其林的生命貴客》是芝加哥的新銳廚師柯提斯・達飛(Curtis Duffy)為主角的紀錄片。講他離開大飯店的Avenue餐廳,轉身投入打造自己的餐廳Grace(美德餐廳),克服年幼時的家庭人倫慘劇,憂鬱症的父親槍殺母親並自殺的陰影,2013開業,2015年奪得米其林指南三星肯定的勵志紀錄片。

我們知道,紀錄片是一個敘事,一個角度,呈現出事物的一個面貌。看完此片,一開始的感想是,作為一個吃貨,看廚師的紀錄片,還是會希望你用美味和職人的專業來說服我吧;怎麼這部紀錄片想說的話,是廚師的堅毅性格、乃至於不屈不饒追求完善的性格為突出呢?說食物的部分不是很多。

抱著飢碌腸腸的心而來,卻讀到一個勵志故事,除了感嘆主角果然是出身愛米許人小鎮力爭上游的美國中下階層,一邊懷疑美國人是不是很吃英雄敘事這套?抱著好奇心,查了主角的新聞報導,驚訝地發現,這間芝加哥唯三的三星級餐廳,在2017年末已經歇業。現在的柯提斯・達飛在做什麼呢?根據他本人的twitter,會看到他坐在飛機豪華客艙,到處客座主廚做菜的身影。

Grace餐廳歇業的原因可說是廚師、經理(兼侍酒師)與投資人之間各說各話,眾說紛紜。一邊說,廚師離開了餐廳、並且解雇了剩下的員工,辭職還是投資人看到紐約時報報導才知道的;一方面說,投資人對於餐廳的勞資勞務有所爭議,並且先解雇了廚師忠實的夥伴,外場經理。這樣子,當初這位離開前一間餐廳太小的廚房,認為自己無法盡情發揮的廚師,原本認為開了貫徹自己意念的新餐廳加上好搭檔是如虎添翼,像是被拔去了在新餐廳長出的翅膀。

不管雙方說法如何,不歡而散、激烈的收尾是可以確定的。但似乎也不這麼讓人意外?高端餐飲,米其林等級玩的遊戲,跟一般的餐館玩的遊戲規則是完全不一樣的。儘管柯提斯一再強調「我們既有天份,又有驅力」(” We have talent, we have drive”),十足素直的美式口語說出他的心聲。這個世界是欠他的才華一個舞台,更且他從少年起就這麼努力。為了打造新餐廳,房地產業出身的投資人丟了200萬美金在這間餐廳,每年還要付給主廚和經理各16萬美金的薪水;餐廳精心打造費時一年半,光是椅子就花了10萬美金之譜,遠超過當初想像。所有關於籌備期的艱難與停滯感,本片傳達地很清晰。

這樣鉅額的金錢投資,搭配上柯提斯精湛但片中我們所知不多的廚藝,當然還有他的個人魅力、強韌意志力,讓Grace餐廳沒多久順利摘星,直升最高殿堂。但這樣的榮耀,是否能夠換來等價的收益,這恐怕是這場追星遊戲中,各個玩家在真的一腳踏入精緻餐飲亮環下,都沒有能真的想見的部分。

在幕前幕後新聞資訊蒐集到這裡,我們才真的超乎對白語言,透過主角人生的具體行動,理解到連綴於片中一些微小的片段的含義。

也或者,在幕前幕後新聞資訊蒐集到這裡,我們才真的超乎對白語言,透過主角人生的具體行動,理解到連綴於片中一些微小的片段的含義。像是他回訪曾經工作過的芝加哥傳奇餐廳Charlie Trotter,被以前的老闆趕出來——因為他收下了過去該餐廳聯合控告老闆不付加班費勝訴的賠償金。也或者另一位曾經共事的三星餐廳Alinea的主廚Grant Achatz用明亮睿智但略清靈的眼神說「他如果超越我,我很開心,這也是我的成功」,我們作為旁觀者才能夠真的體會到,廚師、資方、勞動力、東家與經營投資者之間既合作又互相謀略的危險平衡。以及這個選擇廚師作為志業的男孩,如何一次次地抓住機會,頭也不回地翻身而過。

如果有一天,當紀錄片的拍攝,也可以像是出版業印書,變成是另一張名片的時候?一個偉大廚師的誕生,自然也少不了這樣的一部片子了。

生熟之間,有瓜吃瓜,有豆吃豆。台灣人類學訓練,義大利專業吃貨訓練,慢食大學食物文化溝通碩士。可以:寫字,吃飯,田野,做菜,畫插圖。作品散見台灣、香港、義大利,報章及網路媒體。經營有粉絲頁「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」,同名書籍由二魚文化出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