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.12.06

王昀燕

《86天裡的69分鐘》——為悲難種下一個希望

86天裡的69分鐘》的開場鏡頭是一片佈滿廢棄物的沙灘,毀棄的鞋、帳篷、行囊,翻覆的橡皮艇與醒目的救生衣,十足叫人驚心的劫後殘景。這場景不由令人聯想到2015年一名3歲敘利亞男孩艾倫(Aylan Kurdi)伏屍海灘的沉痛畫面,當我們以為敘事將由此開展,未久,一名同為3歲的敘利亞小女孩麗恩現身鏡頭前,她與家人坐在巴士前段,車子一路向前,奔赴希望,女孩抬起頭,嘟著嘴,甜蜜地央求家人親吻她的臉頰,她歡快地說著:「我們要去瑞典,在德國,我們要去那裡工作,我們要去住在美麗的地方,和爺爺一家人⋯⋯」

86天裡的69分鐘》在17年掃過全球包括阿姆斯特丹IDFA、加拿大Hot Docs與哥本哈根CPH:DOX等二十餘個影展與獎項。在一系列以歐洲難民危機為主題的紀錄片中,《86天裡的69分鐘》被形容宛如「清新的微風」,因為它不訴諸悲情,不讓觀者揪心地側過頭去;反之,它帶我們循著一個小女孩明亮晶澈的眼瞳,望向值得期盼的未來。

2010年12月突尼西亞引爆「阿拉伯之春」,翌年敘利亞人因不滿阿薩德家族獨裁統治,亦發動遊行爭取民主改革,因而引發敘利亞內戰。六年來迫使逾500萬敘利亞人鋌而走險,出走他鄉,加上敘利亞國內高達700萬人流離失所,總計逾半數敘利亞人飽受戰火煎熬,已成二戰之後最大規模的難民潮。

這之中,又有為數可觀的兒童受到牽連。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,有600萬敘利亞兒童因內戰需要依靠人道救援,其中近半數被迫逃離家園。許多人失去雙親,家屋遭毀,遭遇槍擊甚至傷亡,籠罩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之中,悲傷難抑。2017年10月下旬,敘利亞當地媒體曝光多張嬰兒因戰亂飢荒導致骨瘦嶙峋、性命垂危的照片,呼籲外界伸出援手。10月底,敘利亞政府軍空襲反政府軍控制的大馬士革近郊「東古塔區」(Eastern Ghouta),砲彈擊中40天大男嬰卡林(Karim)的左眼,並奪去卡林母親的生命,許多人在社群媒體上發佈以手遮住單隻眼睛的照片,標記「#與卡林同在」(#SolidarityWithKarim),藉此聲援無辜的受害者。邁入2018年,敘利亞戰火仍不斷延燒,單是新一年前兩個禮拜,東古塔區就有30名孩童喪生。令人心生無力的是,儘管受難者照片一再躍上媒體,激動人心,卻無人真能嚇阻戰亂漫燒。

挪威青年導演艾吉霍修.拉森(Egil Haaskjold Larsen)首次執導紀錄長片,選擇以孩童為焦點,對照成人世界的權力競奪與無情廝殺,孩子的天真與盼望格外令人動容。在一片哀絕無望的聲浪中,《86天裡的69分鐘》捎來了一個洋溢著希望的故事。

拉森拿著攝影機,尾隨麗恩一家人,自希臘展開一路長征,終而順遂抵達瑞典,與爺爺等親人團聚。全片沒有旁白,沒有訪問,少有對白,甚至也不用字卡交代敘利亞難民的移動路徑,觀眾若無法藉行經的路標或當地使用之語言辨別其行蹤,當真會迷失其中,漫漫長途,不知從何所來,去何所至。

根據資料,他們先是自希臘小島搭乘渡輪至希臘本島,轉乘巴士,隨後在馬其頓邊境等待,接著搭上一輛由敘利亞人駕駛的汽車,行經匈牙利,而後於奧地利搭乘火車,到了德國再轉乘巴士,最後又搭船方抵達瑞典。這長達86天的奔波被精簡成69分鐘的片子,彷彿一路順風,殊不知多少難民冒著生命危險偷渡愛琴海,在這逃向歐洲的第一站就葬身大海。相較其他逃難者,麗恩一家無疑是幸運的。

86天裡的69分鐘》沒有媒體上常見驚心動魄、險象環生的逃亡故事,它安靜地跟著一個三歲的小女孩,記錄她眼中的世界。因為天真,所以無懼,對比於大人臉上難掩的憂慮與疲態,麗恩的笑顏、俏皮、童言童語與精力,如光束一般照亮黑暗的路途。

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。畢業後第一個十年遊浪於文藝的世界,目前任職美商金融集團,啟動第二人生。碩論以環境紀錄片為題,而後曾服務於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、CNEX,深信真實的力量。著有《再見楊德昌》,被譽為對楊德昌與台灣新電影時代最完整而深入的訪談錄。另主編《台灣電影的聲音》、《紙上放映:探看台灣導演本事》。亦參與《咆哮誌:突破時代的雜誌》等書採訪撰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