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以《叔·叔》獲得金馬獎五項提名的香港導演楊曜愷,今年攜新作《從今以後》首次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。Giloo 邀請到難得來台的楊曜愷導演,帶領觀眾深入探討愛情、家庭與社會制度的衝突,並思考「家」與「家人」的含義。
楊曜愷導演表示,他在 2020 年參加了一場香港的 LGBTQ+ 論壇,當時聽到許多女同志伴侶分享面臨遺產分配及繼承權的法律難題,於是他開始著筆將這些真實經歷轉化為創作。劇本初步完成後,楊曜愷邀請了案例相關的伴侶閱讀,但發現撰寫方向和實際狀況不是很貼合。為讓電影更加接近現實,聯合監製鄧芝珊邀請了多位年長女同志參與劇本圍讀,並根據回饋修改,以反映她們在現實生活面對的挑戰與情感糾葛。
例如,Angie 在原先劇本設定中有個已婚的直女朋友。但在那個年代,一個女人很難決定自己不要加入婚姻,甚或和其他女人同住。楊曜愷表示,這些女人經常會面臨被邊緣化、甚至成為 Black Sheep(害群之馬)的窘境。所以她會需要找到一群處境類似的人組成 Chosen family(自選家庭),「而且每次採訪女同志的時候,她們總是一大群人一起出現」,楊曜愷打趣地補充道,並表示現行的香港法律對於家的定義相當局限,但他想傳達「家」和「家人」的定義,在血緣之外還有許多面向值得探索。
現實與情感的雙重挫敗
和常見的同性伴侶議題作品在處理家庭關係時有些不同,片中 Angie 和伴侶 Pat 的兄長一家可稱得上關係親密,但這也讓 Angie 遭遇的有關「家」的紛爭,不僅限於實體房產,更上升到了「親情」裡的挫敗。
值得討論的是,本片雖聚焦於同性伴侶議題,且在柏林影展榮獲被視為同志電影獎項最高榮譽的泰迪熊獎,但其中所探討的情感已然超越性向的界限。楊曜愷分享道,「每個人都了解失去所愛之人的悲傷,這部作品很重要的元素是哀悼摯愛,以及對於公平正義的追求。」
他也曾收到許多非同性戀觀眾的回饋,提及現今社會有越來越多選擇不走入婚姻的伴侶,也會遭遇類似狀況。就算是同婚合法的國家,同性伴侶在生育、領養等權益仍有許多面向尚待完善。楊曜愷說道,「有人說看完《從今以後》第一件事是擦乾眼淚,第二件事就是找律師處理遺囑」,而在銀幕上忠實呈現現況,並讓觀眾直視這些習以為常的條規後的不合情理之處,便是楊曜愷想傳達的訊息。
聊及拍攝過程中時逢新冠疫情,楊曜愷也感嘆涉及 LGBTQ+ 和年長者題材的電影本就不易籌措資金,疫情除導致投資者破產和撤資,更是直接地拉抬製作成本。片中 Angie 和 Pat 逛菜市場的場景便是一例。因拍攝時香港仍有強制戴口罩的規定,僅有主要演員獲得通融,不過剪輯時禁令已經鬆綁,眾人戴著口罩的鏡頭反而顯得突兀。楊曜愷有些好笑又無奈地說,「為了符合現在的時間情境,只好額外花錢後製,將背景群眾臉上的口罩一一去除」。
找回被剝奪的誓詞
不過,縱然本片面臨疫情、成本、議題輿論多方考驗,楊曜愷仍憑藉劇本的真誠邀請到了以《叔.叔》拿下香港金像獎最佳女配的區嘉雯飾演主角 Angie,以及息影多年的李琳琳復出演繹 Pat 一角。楊曜愷透露,他很欣賞區嘉雯外柔內剛的性格,認為這與主角 Angie 柔軟又強韌的特質十分相符,因此力邀她再次合作。而 Pat 一角,楊曜愷則表示前期一直難以覓得類似氣質的演員,於是他從老港劇著手搜羅,終於在《民間傳奇之梁山伯與祝英台》(1977)中看到飾演祝英台的李琳琳,「剛好她(李琳琳)也有看過《叔.叔》而且很喜歡,所以就答應見面合作了」。
兩位演員的化學反應和即興互動也成就了本片的經典鏡頭。楊曜愷回憶及,在拍攝中段的回憶場景時,原先安排了 Angie 和 Pat 在晴朗的郊山散步,不料遇上陰雨天,只好轉移陣地到涼亭拍攝。但這樣較為靜謐的隱私空間,反而很自然地烘托出兩人親暱的氛圍。讓楊曜愷決心把這段場景挪至收尾的一吻,就是在此時誕生,「拍出來的成果非常浪漫,像是一個很美的 kiss goodbye」。
相愛之後,絕非意謂往後人生便是一條坦途。「從今以後」作為一句婚姻誓詞,卻因法律和社會的拒絕承認,讓許多同性伴侶說出的「從今以後」被剝奪了意義。愛與家庭的組成,從來不只有一種型態,而讓每個人都能安心擁有和所愛之人的以後,或許便是《從今以後》最大的希冀。
採訪、撰文/宋映萱
翻譯/Selina
攝影/Lucas Teng
劇照提供/前景娛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