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.12.05

黃以曦

你的信念是黑白還是彩色的?《行過信仰之路》

行過信仰之路》以兩條敘事線交錯進行,一是丹麥某課堂上,一位牧師領著將進行堅信禮的小學高年級學生,從聖經文本、音樂、哲學家著作等各種取徑去思考信仰、愛、恐懼、自我認同等生命課題。另一條線則是到日本拜訪了三位奧姆真理教的前信徒,一起踏上前往富士山的朝聖之路,分別聊著入教的種種,以及1995年沙林毒氣事件對他們所造成的影響和反思。

行過信仰之路》(Faith)是導演Jens Loftager三部曲作品的第三部,之前有2003年的《War》、1994年的《Word》,單一字詞的片名宣告了對看似簡單、當然的概念進行重新爬梳的決心。

Jens Loftager的紀錄片創作一貫在單一作品裡結合數種表現形式與拍攝技術,以求激盪出對該題目更深刻的洞察,例如《War》包含手持攝影機、35釐米攝影機和熱感攝影機,內容含括訪談、檔案影像和虛構演出。而在《行過信仰之路》,在奧姆真理教前信徒的訪談之外,還有非常儀式化的朝聖行旅、堅信禮課程的綿密側記,特定介入擺佈以及借他人之口放入整套價值體系等手法,之於「紀錄片」這件事,給出了可以討論的材料。

但這裡先不討論形式,我想談作者將兩條線並置所提出的關於信仰的思考。

很外圍地看,《行過信仰之路》似乎一邊談信念如何被操弄地招徠了迷惘的人們、進一步使之做出反社會行為,另一邊則提示了信念之如何讓人慈悲、篤定,朝向提升,對照之下可看出信仰、「faith」(信念),原來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。

但仔細聆聽,幾位奧姆真理教前信徒固然對當年並未直接參與行動的自己,感到責無旁貸、有罪惡感、甚至出家當和尚以求進一步寧靜,但他們在談及入會與更深涉入的契機,卻並非一般講到邪教時那些被半哄半騙推入火坑的故事,而是理性或感性上有所動搖的誠懇過程。

至此,我對《行過信仰之路》的閱讀變成是雙層的:直觀而言,我們可以把兩條線化約成「如何從各種線索去判斷好的信仰與壞的信仰」,這個分別雖然粗魯,卻並非沒有價值;關於信念的一體兩面、一線之間,本就值得不斷去提醒、保持警覺。

但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第二層的閱讀:會否堅信禮課堂那些美麗的語言,並非對立於不惜傷害他人的宗派,而反而可看為任何宗教(包括奧姆真理教)一個最初的錨定點、一幅被宣稱當信仰持續上綱可望抵達的邊界風景?一套就算不是官方說法、卻反而更適合突破頑強者心防的更無破綻話語?

紀錄片中,課堂氣氛無比祥和,牧師的循循善誘也溫和而耐心,但這並不能改變課堂上關於信仰的「教學」早已把話說滿說死。表面上,牧師也給出中途離場的自由(舉歌手的歌詞中談到了他不信上帝和天使,但他仍信仰愛)、強調著關於「我」的誠實思索(所謂認識上帝其實是認識自己),但由於這堂課的起點以及講授者身份,我仍不得不去思考:憑什麼你能批准我的自由?為什麼你鼓勵我們認識自我之後,卻逕自將那個贊許欣慰,收進了更高的價值之中?

很微妙地,相似的課程內容,交由牧師和哲學老師(或公民道德或文學或任何其他學科老師)來講授,意義終究不同。牧師已表明了有個正等著你的特定理想世界,似乎意味著,只要這之前的過程確實啟蒙或慰藉了你,你就安心走向那個世界吧。

這使得《行過信仰之路》兩條線的關係變成是程序或時序的前vs.後:你被打動地聽任某個人展現給你更正確的人生、或更正確的面對人生的態度,然後你因此深陷一個封閉的意識形態,直到一切崩毀,你回到真正孑然一身的狀態,用自己的方式去重新摸索關於自我與世界的認同,就算笨拙緩慢,但你親自找到的路,才會是屬於你的。

其實,我並不真認為作者是把堅信禮課堂當成一個深沈的預告,而我想電影本意如同表面上看來的,認為一旦人能培養正確信念,或許就可以迴避如奧姆前信徒們所提及的軟弱猶豫。

比如紀錄片中兩條線都談到了自我追尋,前信徒們俱在迷惘虛無情況下入教,像是對照著說,如果他們能有機會像小學堂孩子們那樣從小就認識自己,長大就不會被牽進那樣的選擇。

比如Jens Loftager持續切換黑白/彩色的表現形式,黑白會出現在從作者視角出發的中性傾聽和觀察的段落,而當奧姆前信徒與孩子們進入了「我」的主觀敘述與感受,畫面將是彩色的,我將之理解為Jens Loftager用此來傳達他相信每個人的「我」才是更珍貴的。

只是這樣的創作手法,恰恰讓我感覺到,由特定價值的眼光出發、預備好的獎懲,就像課堂上牧師所做的⋯⋯所以我也忍不住要想,憑什麼有誰可以定斷哪樣的我們的處在,是黑白或彩色的?

哲學與宗教亦有某種一體兩面、一線之間的微妙,《行過信仰之路》展現的究竟是冷靜領觀眾重新傾聽自我、瞭解「信念」本質,又或者是恰恰是特定信念要擄獲人的極危險的最後一哩路?

我並不認為我對《行過信仰之路》的理解是正規的閱讀,或許這裡有單純的反骨、愛唱反調甚至預設的偏見?但換個角度來對話反省與思考,或許反而可以是更有挑戰性的。

影評人,作家,著有《離席:為什麼看電影?》、《謎樣場景:自我戲劇的迷宮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