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.06.21

張純昌

探索嶄新時代意識的熱望:談《現代文學》雜誌及白先勇、王文興

在一個充斥著影像,人們漸漸喪失閱讀文字的耐心,貪食視覺的時代,想像文學,似乎是一件太困難的事,更何況是辦一份文學雜誌。如今的人們,為何要閱讀文學?以及,要如何想像一群在將近六十年前創辦《現代文學》的大學生,以及他們所寫下的小說、他們對文學的想像?

一開始是臺大外文系三年級的社團「南北社」,年輕人談著自己的人生與文學的志向,各個意氣飛揚,最後決定創辦《現代文學》,由白先勇、王文興、歐陽子、陳若曦、葉維廉、李歐梵、劉紹銘等人所創辦。

奼紫嫣紅開遍》劇照,目宿媒體提供。

他們自稱「現代」,背後隱藏著台灣1960年代時的歷史課題。1945年後,本省作家因國語政策,喪失使用已久的日語創作能力。而使用中文的外省作家,因初渡來台國民政府的反共宣傳政策,文學圈充斥的不是樣板式反共小說,就是感傷懷鄉,缺乏對逐漸呼應現代化時代氛圍做出描寫的文學。因此「現代」指的是與「傳統」斷絕,他們認為「舊有的藝術形式和風格不足以表現我們作為現代人的藝術情感」,在快速變遷著的1960年代台灣,為了呈現出正在劇烈變化的時代意識,必須採用新型態的文學形式。

他們主動擔負起了一個時代「創新」的任務,基於外文系與自我擴展的視野,《現代文學》每一期介紹一位西方經典作家,這大大開啟了台灣文學界的眼界,並且他們沒有預料到,這份雜誌後來深深影響台灣文學。

《奼紫嫣紅開遍》劇照,目宿媒體提供。

撐起《現代文學》命脈十幾年的白先勇,回顧雜誌在創作上的成就時這樣說:「《現代文學》小說共登了兩百零六篇,作家七十人。在六零年代崛起的台灣名小說家,跟《現代文學》,或深或淺,都有關係。」這些作家,構成了台灣戰後小說界的「核心時代」,直至今日,從《現代文學》出發的作家,幾乎都成為對文學有嚮往者,無法繞道而行的經典。

而更加重要的,是一群文學青年勇於實驗與開發的精神,如今誰能想像文學雜誌能夠影響整個時代?又或者,渴望並且相信,文學竟能改變世界。

作為《現代文學》招牌的白先勇,就是擁有改變世界動能的作家。自從在影響《現代文學》甚深的《文學雜誌》上刊登第一篇小說〈金大奶奶〉開始,便投入文學創作的世界。白先勇的作品不算多,但幾乎每一篇都成為經典,代表性的小說集《台北人》與《紐約客》中,白先勇刻劃了從中國遷徙來台、以及從台灣飄移至美國的移民,諸多流離心靈的眾生相。對於白先勇來說,雖與自身處境有關,但他更描摹了更長時間跨度裡,顛沛流離的時代中,整個國家與族群的心靈傳記。

《奼紫嫣紅開遍》劇照,目宿媒體提供。

其中白先勇唯一的長篇小說《孽子》,於台灣剛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的此刻回看,更獨具意義。《孽子》出版於1983年,描寫阿青被父親發現是同志後,流落到新公園這個黑暗的王國,遭遇了一群與自己相同處境的青春少年。過了三十多年,阿青他們的世界應該光亮許多了吧。

白先勇對人物的刻畫都極立體,這讓他的作品大量地被改編成影視作品,《孽子》、《孤戀花》、《一把青》⋯⋯這成為他影響這個世界的另一方式。而由於生命情境的共鳴與對於崑劇文化的喜愛,白先勇更推動崑曲的復興,帶進了新時代的觀點,成為巡迴世界數百場的熱門表演藝術。

白先勇的腳步不會停下來,在崑曲之後,他出版《父親與民國》,回顧父親將軍白崇禧的一生。而前兩年,他又出版了《白先勇細說紅樓夢》,以小說觀點看小說《紅樓夢》。在時代人物的刻畫,與文化資產的保存,白先勇都引領著時代,其中最核心的,卻又都是對於人性的關懷。

尋找背海的人》劇照,目宿媒體提供。

對比起來,白先勇的同班同學王文興,則是完全另外一個典型的作家。

王文興在大學時擔任了《現代文學》早期的編務,畢業後前往美國愛荷華作家工作室取得碩士學位,1965年回國,在母校台大外文系擔任教授,一直到2005年退休,王文興始終待在學院裡,在教學之外,同時進行著不輟的創作。

「一個多風的下午,一位滿面愁容的老人,將一扇籬門輕輕掩上後,向籬後的屋宅投了最後一眼,便轉身放步離去。」這是《家變》的開頭,也是1973年《家變》出版時,一場向過去傳統社會的革命與訣別。小說描寫主角范曄的父親出走後,兒子尋找而後漸漸放棄的過程,也是兒子在長大後發現父親不如過去般偉大,逐漸取代父親在家中位置的過程。小說情節意涵著與傳統父執輩社會決裂,不服威權的心態,呼應了當時正要開始轉型的台灣社會,也因此引起社會上的軒然大波。

《尋找背海的人》劇照,目宿媒體提供。

《家變》奠定了王文興的文學地位,而他對「新」的堅持才正要開始,他對小說形式、文字的實驗與追求,在台灣文學史上無人能及,在《家變》中即可見到對文字的堅持,到了他耗費二十三年完成的《背海的人》上下冊,以及再花十七年完成的《剪翼史》,則更進化為對字詞的創造,為的是每個字詞都符合他心中理想的狀態。

這種對文字的「橫徵暴斂」,王文興立下了對現代主義創作最高的豐碑。創作時每天只寫三至四十字,同時他也希望讀者能每天只讀兩到三百字,才能更細緻深刻的理解文學作品,這種文學態度讓學者稱之為「一個人的聖經」,文學甚至被提升到了宗教的高度。

《尋找背海的人》劇照,目宿媒體提供。

白先勇與王文興這兩位從《現代文學》開始奠定文學地位的作家,他們將自己的人生與文學都活成傳奇:白先勇始於自己的創作,將他對人的關懷散佈至整個世界;王文興用他的一筆一畫,向人的心靈挖掘出一個深邃廣闊的世界。

台大台文所博士生,從事文字編輯相關工作、電影等媒介轉化成文字之各種評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