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iloo 選片 X 2024台灣國際女性影展|這(不)是巴勒斯坦的__

2024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正式開跑。Giloo精選三部「這(不)是巴勒斯坦的__」單元作品,透過巴勒斯坦女性影人的視角,體驗半世紀來以巴衝突下平民的日常抵禦、夢境、奇想與憂傷。暴力絕不是通往和平的捷徑,跟隨鏡頭橫跨三個時代,回望從前與當下,人們為了自由堅毅不變的奮鬥身影。

1.《巴勒斯坦的女性們》(Palestinian Women)|喬瑟琳‧薩博(Jocelyne SAAB)|1974

1967年,以色列在六日戰爭獲勝後,更多巴勒斯坦居民逃往鄰國。喬瑟琳‧薩博時任戰地記者,尤其聚焦這批難民中的女性處境,披露他們受到的雙重壓迫,捕捉這群女戰士投身於敢死隊、教育、政治等抗爭位置的決絕身影。本片由法國電視台委製,當年因敏感未播。

2.《夢想與恐懼的前線》(Frontiers of Dreams and Fears)|麥‧馬斯里(Mai MASRI)|2001

兩名巴勒斯坦少女,一個身在約旦河西岸的伯利恆,一個在黎巴嫩貝魯特,相距不遠卻因難民身分和政治現實難相見。他們透過通信成為朋友,傾訴對自由與家園的嚮往、備受打壓的恐懼。本片為巴勒斯坦紀錄片先驅麥‧馬斯里代表作,經由精巧雙線交織,不只捕捉少女成長悲歡,也共構世代流亡經驗。拍攝期間恰逢以色列撤軍,拍下巴勒斯坦人被迫分隔五十多年後,終於隔著鐵絲網團聚的珍貴歷史場面。

3.《我們不再安棲於山》(We No Longer Prefer Mountains)|伊娜斯‧哈拉比(Inas HALABI)|2023

迦密山嶺間的巴勒斯坦被佔領區,說著阿拉伯語的德魯茲人世代而居,他們並非穆斯林,五色星旗是他們的族群印記。無論身在何處,他們都是當地的少數民族,唯有效忠在地的當權者,才能換取生存的空間,捍衛先祖的土地。當以色列通過獨尊猶太族裔的民族國家法,有曾效力以色列軍隊的德魯茲人倍感背叛,也有人因身分認同深感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成為次等公民。

深受七〇年代日本左翼的視覺理論風景論的啟發,鏡頭以貼近常民的視角,探索德魯茲人的生活環境,遊走於城鎮巷弄、林野高地,經由不同世代的人物言談,感受時局帶來的變化。當現代國家族裔排他性的結構暴力傾軋而來,對於土地、飲食、歌謠的共同記憶,成為維繫彼此、相互提醒根植何處的結實力量。

文字整理/宋映萱
圖片/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提供

希望打造專屬紀實影像的社群平台。相信紀實影像與說故事的力量,也相信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故事將會改變觀眾,而有了你們的觀看,世界也必將因此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