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.09.11

Pony

記錄成長的生命軌跡,凝視日常的多種方法:談少年主題的紀錄片

關於成長,年歲漸長的我們,是否因時間的推移變得不再對世界感到好奇,忘記曾經擁有夢想的雀躍與追求的衝勁,重複的制式生活更不讓我們再回頭凝望自身的成長過程。而影像卻有一股魔力,能將生命的註記牢牢烙印在幀格上。《上阿甲》、《小智慧》、《不丹少年轉大人》、《奧斯陸少年有點煩》四部關於少年記事的紀錄片,運用不同敘述視角、地域及題材,記錄著這些青春年少的躍動生命,重新喚醒被我們所遺忘的成長悸動。

開場跟隨鏡頭腳步,《上阿甲》來到位於雲南怒江大山裡的木屋,裡頭居住著一群沒有戶籍的傈僳族人。導演晉江在質樸的影像中,保留原始山谷的自然,鏡頭聚焦一對自小失去父母的兄弟,沒有上學的他們,日日在深山裡嬉戲,放羊、捉鼠、比武、砍柴成為他們的日常娛樂,而處於青春期的哥哥也情竇初開,與心愛的女孩通電話聊天。即使看似與外界隔絕,但世俗政治和流行音樂卻仍帶進他們的生活中,在此地沒有煩惱的他們,儼然與外界紛擾的現實社會形成強烈對比。雖也說不上是世外桃源,但平凡的快樂卻是這群深山孩子們所擁有的。《上阿甲》的可貴也在於不再循著過往聚焦偏山遠鄉題材,描述資源不均的城鄉問題,或是中國多年來面對的留守兒童問題。導演晉江反而讓紀錄片回歸最原始的本質,以純粹簡單的生活狀態,映射出孩童們的內心世界。「青春有太多未知的猜測,成長的煩惱算什麼。」一首TFBOY演唱的〈青春修煉手冊〉,也成為這群深山少年的最好註記。

比起《上阿甲》對山林生活狀態的凝視描寫,《小智慧》和《不丹少年轉大人》反從宗教文化去思考成長的意義。曾在尼泊爾做過義工的導演康宇琪,在相傳為释迦摩尼佛誕生地的藍毗尼(Lumbini)居住近一年時間,聚焦這座與世隔絕的寺廟內,被家人遺棄的孩童們。關於宗教信仰,旁人聽似格外莊嚴戒律的聖地,康宇琪卻不刻意包裝佛教神聖的形象,她選擇以水平的攝影機視角,拋去拍攝者與被攝者的關係,一同與孩子們生活在此地。觀眾能感受到影片的多數時間,佛教僅僅成為身份背景,康宇琪不刻意地神化這群超脫俗世的喇嘛們,而藉由緩慢的步調、親暱的鏡頭觀察他們的日常所為。清早伴隨晨鐘起身,午後打坐唸經、踢球娛樂,晚上則以青菜白飯作為膳食,鏡頭底下日復一日的簡單生活,更流露出處於此年紀的孩童最純真的樣貌。

然而,看似無憂無慮的生活背後,卻散發著對成長迷茫的苦澀。被其他孩童視為英雄的維嘉,開始對未來人生感到徬徨,面對16歲必須離開寺廟的年紀,他也重新思考身處在紅色磚瓦圍牆內的意義。雖嚮往著外面的物質世界,但另一方面,他卻放不下久未謀面的家人們,也無法割捨渡過美好時光的深刻友誼,這份真情流露,雖苦澀,卻也來得真實。《小智慧》當中的「智慧」並非全因佛而獲得,康宇琪反利用影像傳遞,即使是被眾生追隨的佛陀,也有來自俗世的煩惱。當維嘉對鏡頭說:「長越大也能看見生活的真相。」擁有信仰,並不是擁有一身對生命無所畏懼的鎧甲,反而是藉由信仰的追尋,去理解生活的本質。佛亦是凡人,也得通過經歷與學習,感受慾望的存在與對事物的不捨,方能於兜兜轉轉的人生道路上,尋找到生命的真諦與方向。

另一部來自不丹的《不丹少年轉大人》,則將鏡頭轉向遙遠的喜馬拉雅山村。吉顏波與達施是懷抱足球夢想的兄妹倆,只要一有時間,兩人就會開始看著影片,學習各式足球技巧。然而,看守佛教寺廟的世代傳承家業,作為長子的哥哥不得不遵循父親的期許,離開英語學校,捨去對夢想的懷抱,留在家中繼承家業。他將自身的夢想寄託在妹妹達施身上,讓她去參與國家隊的培訓及選拔,而傳統與現實的代溝隔閡也在此家庭中一觸即發。導演阿倫・巴塔萊和多洛緹亞・祖柏交互剪輯兩代人的對話,以聆聽的方式,呈現世代對傳統的不同理解。當堅持延續文化信仰的上一代,與對世界有所憧憬的年輕世代相互碰撞,這樣的衝突也藉由鏡頭的凝視,在無形之中衍生為少年們成長的抉擇。事與願違的無奈與苦澀,有時正是成長的步伐,而這步伐也意味著,成長,不再只是個體的生命旅程,反是匯聚生活中所有的事物。當身處艱難的生活環境,面對被迫長大的獨立階段,還要於現實與夢想間取得平衡,所有歷程都藉由影像對日常的凝視,拋出對成長軌跡的紀錄及反思。

上述三部都是以旁觀角度記錄少年們的生活,而在挪威電影《奧斯陸少年有點煩》中,則是以導演阿絲洛・霍姆作為母親的主觀視角出發,重新剪接家庭生活錄影帶,進而思索影像之於人生的意義。影片以寶貝兒子們的跳水畫面開啟,哥哥勇敢地跳入水中,只剩弟弟手緊握繩子、懼怕地凝視湖面。此時畫面停格,作為母親的旁白輕聲探問,所謂成長該是什麼模樣?我們為何又要記錄人生,而長大又該經歷什麼樣的過程?「如果可以人生可以回首,你會選擇回首哪些片段?」當回憶再次通過影像呈現,孩子成長的十年光陰濃縮在兩小時中,歡笑與淚水交織家庭大小事;也在這些年間,眼見世界脈動的巨大變化,以小見大地連結起個體與外部的關係。同時,《奧斯陸少年有點煩》也成為一個牽繫起世代對話的橋樑,是導演對自身父輩的省思,她以海洋為媒介,划著小船循著家族歷史,藉此回望昔日家庭事業與童年記憶。另一方面,通過影像的留存,也成為賜給下一代的成長寄語,藉由母親的諄諄教誨,期許他們記得這份無所畏懼的童真勇氣,不因大人們的控制指使,而放棄伸出勇於反抗的茁壯枝枒。所謂成長,有時也會讓周遭在乎你的人一同學習,透過瑣碎片段的拼貼與回溯,仿若也坐上一台人生時光機,孩子們成長著,母親也學習著,練習鬆開緊握在手中的繩索,學習勇敢跳入水面,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人生選擇。

「這關乎人生,關乎這部電影,存在的問題,這不是我們該問的嗎?」所有過去的、美好的都讓它留在影像中,未來會發生什麼?這群孩子、少年將又會走上什麼樣的人生?影像雖記錄他們每一刻的所思所想與成長的生命軌跡,但未來,他們也將離開攝影機的景框,邁步走出自己的嶄新人生。

本名馬曼容,1995年生,台北人,著有PONY WORLD粉專與部落格。生活離不開電影的骨灰級影癡,樂於挖掘冷門佳片,希望能以文字記錄一切自我觀察,文章散見於各大媒體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