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iloo Readings

Readings by
洪靖

科學、美感與技術的深刻對話:《綺麗粒子之夢》

科學家乃至一般大眾的美醜標準會影響科學理論的選擇。從科學史的發展來看,美學偏好在理論選擇上一直扮演重要角色,例如公式是否簡潔、結構是否對稱⋯⋯等,而我們並沒有什麼科學證據來說明這些美學偏好的合理性。這也是為何,在《綺麗粒子之夢》的後半段中,CERN的科學家們之間冒出了一個爭議:自然之美——亦即是解釋⋯⋯

從他者到自身:《人造之愛》的探問、解析、與隱喻

人類能和機器人建立情感嗎?機器人是「活」的嗎?它們能夠撫慰人心嗎?當機器人科技日漸成熟,進入社會、甚至走進家戶,我們應該如何與機器人相處?這些是紀錄片《人造之愛》(Mechanical Love, 2007)試圖探究並回答的問題⋯⋯

樂觀或悲觀看待科技?導讀《人類未來方程式》

18世紀中期以前,科技樂觀主義佔了上風,認為科技是人類能力的拓展和延伸,能將人類從辛苦體力勞動與肉身限制中解放出來。例如,大哲學家法蘭西斯.培根(Frances Bacon)透過撰寫《新亞特蘭提斯》(New Atlantis)這本烏托邦小說,倡議國家根據科學原則和技術工藝來建造和經營,才能使人民幸福、社會強⋯⋯
返回所有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