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焦點人物|高妍:作品在誕生瞬間,就不屬於我

漫畫家/插畫家高妍創作的長篇漫畫作品《綠之歌 -收集群風-》,近日入選了日本寶島社 2023 年度《這本漫畫真厲害!》票選「男性篇」的第9名,成為首位登上排行榜的台灣漫畫家。這本描寫台灣少女在接觸音樂與文學的大學生活中,一邊感受戀愛悸動、一邊慢慢成長過程的作品,引用了《一一》《青春電幻物語》等台日經典電影元素。趁著年底大選,Giloo紀實影音邀請到目前旅居日本、快閃返台投票的高妍參與全新節目「Giloo Podcast」,與我們分享她喜愛的電影,以及這些養分如何長成創作時的無數靈動瞬間。

 

「愛」會讓你做出瘋狂的事

「其實我看蔡明亮導演的電影常覺得很焦躁。」和我們推薦了《河流》《愛情萬歲》 兩部蔡明亮作品的高妍如此破題。「這個焦躁來自現代人對寂寞的投射。我們都是活在都市的寂寞個體,有很多需要面對的煩惱,但這些寂寞會在夜深人靜時才會爆發。」她解釋道,「蔡明亮導演的電影讓我有種很糾結、很浮躁的心情,就像一個寂寞的人在你面前飾演寂寞。」片中每一個真實到讓人坐立難安的瞬間,都讓她感受到莫大的共振與衝擊,「電影結束時,我看著反射在螢幕上的自己,好像也看見了身邊的人,甚至是自己的生活。」

聊起 2018 年她在沖繩留學的經歷,彼時適逢台灣大選公投,同婚、東奧正名等議題沸騰,「我覺得那年正是年輕人激起覺醒的契機和時刻。」而記錄太陽花學運的《我們的青春,在台灣》,便有許多場景讓當時身處異國、卻對家鄉抱懷無限理想的高妍感觸良多。

正如同傅榆導演在得獎感言中提及,這部片並非只是談論政治,更多是在談論青春。高妍也表示,「當我們回顧人生時,會發現其實自己時常把情緒附著在他人身上。我們擅自對他人抱有期待,又擅自對他人感到失望。」

而或許正是「在青春時把情感投射在錯誤對象」的場景,讓這部學運紀錄片被更寬廣的受眾賦予了意義。這種共鳴的觸發和《綠之歌》也有些相似之處。在《綠之歌》中,高妍描繪了一名懷抱著濃烈卻青澀的愛意的少女,以及她為了這份情感奮不顧身的真摯與純粹。「《綠之歌》的核心,就是當你很愛一個事物時,你會做出很瘋狂的事情。」無論那是音樂、電影、漫畫,還是一個特定他人,只要是曾經給予愛意的人,都能從中獲得共鳴。

「我們都以為美好的瞬間會陪著自己一輩子,但這些情感總會一天會被遺忘。我不希望這些重要的感受消失在記憶中。」高妍堅定地說道。

 

以作品一決勝負

無論這些生命中的重要瞬間是苦是甜,高妍都希望能將其收集成更美好的模樣留存。創作時總是掏心掏肺的她坦言,在挖掘自我的過程中,總有許多難以言表、只能自己消化的情緒,「我一直認為自己的創作模式,是將心情昇華成一種更美的東西。」而當有相同經歷的人能感受到「我不是孤單的」那個瞬間,便是作品存在的意義。「作品在誕生的瞬間就已經不屬於我,而是由讀者賦予重量。」高妍補充道。

「我的人生有一個貫徹的理念,就是誠實。」她將誠實定義為一個創作者的魅力之處,「如果能透過我的作品看見『真誠』,那這些讀者真的很認真地在看我的作品。」

即將在日本推出長期連載作品的高妍,目前將生活和工作重心全數移往日本。聊及台日漫畫產業文化的差異,她正色說道,雖然自己選擇前往國外發展,但絕不是崇洋媚外的人,「我是愛台灣愛到恨鐵不成鋼。」

學生時期便以獨立刊物打響名聲的她,沒有拿過官方補助、更無雄厚背景與資金,「老實說,台灣讀者群太少了。很多文化需要靠政府力量才能生存,但拿了補助創作時又會綁手綁腳,就算要推向國際,也需要掛上『台灣』的標籤,我覺得這是一個不太好的病態循環。」

相對地,在創作環境和產業生態都更為健全的日本,作品優秀與否才是決勝的唯一關鍵。「如果我的作品不有趣,那就勢必失敗。這是我需要面對的挑戰。」如同楊德昌導演因不滿台灣電影業界偏重賀歲片的生態,選擇不讓《一一》在台灣上映,「他(楊德昌)認為這個氛圍會讓自己的作品被糟蹋,我也同樣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和自己同樣珍惜作品的人看到。」而面對一些習慣閱讀主流漫畫的讀者,認為她的作品「不像漫畫」的批評,高妍也直率地回覆,「在沒有了解更多作品的情況下,去判斷一個作品是否屬於這個分野,我覺得這是件很弔詭的事情。」

 

在難走的路堅持前行

選擇隻身前往異國打拚絕非易事,創作時的種種掙扎、獨自生活偶發的寂寞,「大家只看到我現在獲得很好的結果,但我在這條難走的路上做的努力卻很少被看見。」

無論是與村上春樹合作《棄貓》插畫,或是藉由《綠之歌》與偶像細野晴臣結緣,這些看似由「幸運」組成的圓夢時刻,背後都是高妍隻身耕耘多年養成的果實,絕非偶然和幸運可以解釋,「就像我和他們之間有磁石一般在互相吸引,這些事情的發生一點都不奇怪。」

高妍真摯地說道,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是堅持做好一件事,「這比征服世界還要困難。」一個人若想永遠維持同樣的樣貌,意味著無時無刻不在變動,無論這份努力是否有被看見。「未來我也想要一直做我現在在做的事情。」她以此作結。

完整訪談,歡迎點擊收聽|https://bit.ly/3WssBPs

 

採訪/施俞如;文字整理/宋映萱;插畫提供/高妍

 

希望打造專屬紀實影像的社群平台。相信紀實影像與說故事的力量,也相信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故事將會改變觀眾,而有了你們的觀看,世界也必將因此改變。